近日,上海市卫健委公布了“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工作示范单位评选结果,全市范围内共有17家医疗机构被评为“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工作示范医疗机构,医院(医院医院)位列第八,是其医院。这正是宝山在加快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背景下,切实提升医疗服务品质,打造宜居宜业美好家园的真实体现。
年底,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要求推动“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根据意见要求,上海市卫健委于年6月发布《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聚焦“就医难、排队时间长、缺少人性化”等痛点,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现代健康理念、优质医疗服务,推动七个应用场景建设。
场景一:精准预约,减少就诊等候时间
场景二:智能预问诊,提高诊疗效率
场景三:互联互通互认,减轻就医负担
场景四:医疗付费“一件事”,省去排队付费时间
场景五:电子病历卡和电子出院小结,方便患者随身带随时查
场景六:线上申请核酸检测与疫苗接种,缓解现场人流压力
场景七:智慧急救,争取宝贵抢救时间
作为宝山区唯一医院,医院在数字化医疗场景应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年8月,医院在区内率先完成了七个应用场景的建设和应用。
宝山区便捷就医数字化转型工作会议在医院召开
小徐是一名在吴淞上班的白领,由于工作中手指不慎被美工刀划伤,小徐在医院体验了一次“一机在手、就医无忧”的便捷就医服务。受伤后小徐到医院就诊,可是医保卡没有带在身边。得益于“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建设,小徐通过手机上的“电子医保凭证”完成了挂号。治疗后,无需到窗口排队,小徐用手机在医生的诊室内就完成了付费操作。
门急诊各环节“全流程“支持使用医保电子凭证和随申码
除了七个应用场景,还能为老百姓的就医提供哪些便利,一直是医院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医院的服务人群中,慢性病患者占了较大的比例,为这一群体提医院首先找准的切入点。
医院在医院平台上推出了在线复诊功能,开通了“云药房”,支持医保结算。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足不出户,通过手机就能完成复诊,医生开具的处方药则由专业物流直接为患者配送上门,真正打通了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医院手机端部分界面
袁老伯患有哮喘多年,定期要到医院的呼吸内科门诊随访、配药。因为一直积极配合治疗,袁老伯的病情控制得比较稳定,但哮喘是个慢性病,药物无法停服,每隔半个月,医院跑一次。当医院开通在线复诊功能后,呼吸内科医生在第一时间指导袁老伯在手机上如何操作。如今,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袁老伯只要三个月到门诊让医生听诊一下就可以了,医院的时间和精力。
自医院加入医院医联体后,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正不断被引入宝山,而数字化转型使得这些优质医疗资源更加可及。医院同医院通过建立专网打通信息壁垒,相继开展了远程多学科会诊、病例讨论、教学演示,开通了PET-CT预约通道,搭建了中山-吴淞检验平台,实现了“中山能做、吴淞也能做”的目标。
医院已接入医院检验平台,实行同质化管理
余女士患有乳腺癌伴有多发转移,还同时患有原发性肺癌。此类情况较为罕见,病情十分复杂,余女士的治疗涉及到多个亚专科。为此,医院和医院借助医院平台,打破地域限制,汇集普外科、肝外科、肿瘤内科、放射诊断科、放射介入科、超声诊断科、放疗科、内镜中心、消化内科、血管外科、核医学科、病理科和循证医学中心等十余个学科的专家,共同分析病情,为余女士拟定了一套精准、明确、完善的个性化诊疗方案。
医院与医院远程多学科会诊
除了不断提升就医的便捷性,通过“数字赋能”为优质医疗资源“插上翅膀”,医院在疫情防控、智慧病房建设、医院管理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数字化门禁系统、出入防疫自动登记系统、智能安防系统、病区服务数字化应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能耗智能监控平台、报修服务一站式管理等等。
数字化转型已悄然推动我们的医疗服务发生变革。李强书记在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首场现场会上指出,“生活数字化转型是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有力抓手”,“根本上是为了人,关键要有体验度”。年,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2.0版建设已然启动,医院也将紧跟建设步伐,努力跑出“加速度”,使宝山百姓的数字医疗服务更加可感、可知、可及。
来源:上海宝山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