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有医疗服务、科研、教学、人才、管理等共同的核心要素、共同的发展规律,医院有着级别、发展程度等差异,因此,学科建设需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色,打造高质量的学科。
疫情下,医院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学科发展需要哪些新的内涵?医院在激励学科发展,打造特色专科上有哪些探索和经验?医院在学科建设模式上,有哪些创新?如何多维度优化学科发展?
6月16日,医院高质量发展思与行——华东区域沙龙第二场直播会议,给出了高质量的答案,奉上了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多种参考模式。
本次直播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开场致辞。
上半场
上半场由医院副院长顾玉明主持。
俞晔:疫情防控下,上海一院的举措与思考
在此轮上海疫情中,医院表现突出,医院过硬的战斗力。“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在于管住人。”俞晔称,医院通过组织管人、机制管人、制度管人、职责管人、纪律管人、培训管人,认真扎实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同时,此次三个月疫情防控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存在力量不足、空间不够、机制不畅、精细化管理不够好、存在舆情风险等问题。
更有价值的是,俞晔带来了疫后的思考与体会。他建议,在疫情新常态下,一是,加强医疗机构宏观布局,进一步从市级层面统筹市区医疗资源,可分类医院、医院。“可对指定公共基础设施,按规范要求新建或对原有建筑进行适度、永久性改造,医院;医院作医院。”俞晔认为。
二是,加强力量储备,如加强人力资源储备、空间储备,以更好的服务、更灵活的哨点、更有力的研究、更强的支撑,实现平时医疗、战时应急、研究能力提升的有机结合。三是加强学科建设,做到防疫、防核、防化“三防”。四是加强临床创新研究。医院聚焦新药物、新技术、新设备、新器械、新材料“申康”五心,不断开发智能化、医工交叉新研究、新项目。医院建设;医院建设;七是做好院区再造、管理再造、服务再造、创新再造“四个再造”;八是加强对百姓就医看病的正向引导。
讨论话题:
1.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学科发展需要哪些新的内涵?
2.医院在激励学科发展,打造特色专科上有哪些探索和经验?
侯旭敏: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创新,主要体现在诊疗模式创新、诊疗技术创新、诊疗服务创新、临床研究创新、管理模式创新五大方面。
近年来,医院不断探索上述方面的创新。如,医院打造了“1+X+N”的MDT模式,1+X+N是指1个核心专业、X个紧密学科、N个诊疗团队,针对一个病种,形成门诊、住院、病房联合诊治团队,数据全部共享,一方面保证良好的医疗质量,并推进科研发展;另一方面,加以循证化后形成国家和国际层面的标准、共识。
目前,医院有肺癌中心、心脏中心、机器人中心、移植中心、呼吸介入中心五大中心。未来,医院将对标国际一流、国内先进,全力夯实胸部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两大学科群,发挥临床优势特色,保持核心技术引领地位,聚焦学科体系建设,提升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期间,医院围绕学科建设,探索了学科评价体系建立;设置了新绩效管理方案,并通过信息化的互联互通打造支撑平台。
孙亦晖:学科建设,重在实践性、创新性,不仅要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具有重大疾病的诊疗能力,还要注重优秀成果转化。
医院医院,有着34年的建院史;医院,顾名思义,有着鲜明的核医学特色。
根据战略布局,医院明确了学科发展方向,医院为抓手,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明确了目标和实施方案;强化院校、院企合作,推进放射相关学科发展;利用集团优势,开展核技术相关的科研能力;优化引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了绩效考核机制。
在这样的布局下,医院科室齐全、综合实力雄厚,有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4个,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16个,医院正朝着建设“医院、核特色鲜医院、高度国际化的医教研融合临床研究中心”的中长期目标奋力前行。
杨科春:医院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院领导的顶层设计,更离不开临床各科室的努力以及与医保的协作。
医院医保办负责人兼DRGs办公室主任深知,医院的影响。医院75%是医保病人,在DRG付费改革下,区域医疗的粗旷性增长阶段也宣告结束,传统医疗向价值型医疗转换,医院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