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了两年冷板凳之后,现在,数字疗法公司必爱智能(BIAI)的CEO李博士,要见的投资方已经排满了日程表。
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系博士后出站,他回国创立了BIAI,创业的前两年,碰到的几乎全是冷眼。
为了减少投入,李博士不得不同时做着中科院的科研工作,直到去年9月,他才正式辞职,全职创业。
去年11月,李博士辞职两月后,国内一款用于运动康复和慢病管理的App术康获批,这次获批被认为揭开了中国数字疗法的序幕。成为了“中国数字疗法元年”,行业风口正式到来。
聚焦阿尔茨海默症在的数字疗法企业博斯腾科技在不久前,完成A轮近亿元的融资。
与李博士的BIAI同样布局精神疾病领域的数字疗法初创公司望里科技,近日也获得数千万元融资。
而在年全球数字疗法的赛道上,共86起融资事件,超30亿美元的融资总额。
过去的7年里,美国数字疗法赛道的投资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且有多家头部数字疗法企业已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
据一位投资人观察,国内一些以前搞互联网医疗的,搞慢病管理的、立马转向,都声称自己做的是数字疗法。
跨国药企也纷纷入局,《中国数字疗法行业白皮书》研究团队负责人姜天骄告诉八点健闻,“如果你从全球的视角去看的话,Top20的这些大的药企全部都有数字疗法上的布局了。”
最热门的赛道
最不成熟的模式
数字疗法,简单来讲,就是有疗效的软件。与一般疗法吃药做手术不同,数字疗法可能只需要一部手机,一个App,即可治病。年,FDA批准了PearTherapeutics治疗药物滥用的产品reSET,大批媒体上的报道标题说:“玩游戏能治病”。
在中国,其相关项目从无人问津到炙手可热的背后,是资本在这条新的赛道中的快速布局。
今年4月,苏州吴江,动脉网的“未来医疗强大会”上,所有分论坛里,最热的一场,就是关于数字疗法的。
会议现场坐无虚席,站满了听众。座上嘉宾包括武田、默克、赛诺菲、飞利浦等大型跨国药械企业相关业务负责人,投资方,以及互联网医疗的从业者们,大家频频交换名片,寻找未来合作的机会。
在讲者们构建的未来商业化前景里,数字疗法,这种“被循证医学被验证过的,有疗效的软件”,就像药物一样,会由医生开处方给患者,未来甚至和药品、器械相提并论,成为第三种医疗解决方案,颠覆医疗行业的格局。
远毅资本,一家专注于数字医疗领域的早期风险投资基金,已经投资了4家数字疗法的初创企业,一家正在结案中。“原先投资的一些做慢病管理的,现在也在往数字疗法这个方向转。”远毅资本合伙人杨瑞荣告诉八点健闻,“如果加上他们,我们现在已经投了十几家了。”
无论严肃的创业公司,还是打着概念,实则为了吸引投资,提升估值,数字疗法在今年已然成了最热门的赛道之一。
但热潮之下,目前看起来,数字疗法既无成熟的商业模式,暂时也没有证明对临床的真正价值,又面临着没有买家、支付途径不明等瓶颈。
八点健闻采访的行业各方都承认,国内数字疗法市场,仍然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
所以,风口之上,中国的数字疗法相关产品还很少。
到年,全球有近30个产品获得FDA等权威机构的相关批准,但国内目前仅仅有3个相关的数字疗法产品获批,一个拿到了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两个拿到了二类证。即使扩大范围,按已经通过注册的标准来看,“中国市场目前只有术康、六六脑、芝兰、武田的myPKFiT是第一批获得注册的数字疗法。”上述《白皮书》写道。
一个热门的领域,可以说,一没有很多拿得出手来的产品,二没有标志性的投资事件。
这样的背景下,行业的推动者只能强调数字疗法巨大的潜力:和此前的“互联网医疗”最大的不同在于,数字疗法需要临床循证依据。
因此,相比前者只能游走于医疗服务的边缘,做“连接”的工作,数字疗法因为其治疗疾病价值,被认为能进入到了医疗的核心。
但是进入医疗核心也意味着,需要真正解决临床痛点,像药品、器械一样,验证其临床价值。
这一关,恰恰是最难逾越的。
数字疗法的概念并非凭空而来,诸如可穿戴设备、健康管理软件等都可视作其雏形,这些监测设备已经证明,它们很难直接在治疗环节发挥作用。
即使是已经获批的产品,在业内人士看来,本质仍然是一个慢病管理的程序,并不是一个治疗手段。“目前,数字疗法无论是在底层研发逻辑上,包括临床的循证研究,都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还没有显现出对临床的价值。”
如果参照美国数字疗法头部公司PearTherapeutic的团队构成,以及其在研发上的投入,“目前国内的体量的投入,想真正做一个数字疗法产品,可能还是比较困难的。”另一位业内人士说。
上市之前,PearTherapeutics已有三款精神医学类处方数字疗法产品获得FDA批准上市,另有十多个产品在布局当中,这些产品的背后,是5轮总计2.34亿美元的融资,这样体量的投入,在中国,仍然非常遥远。
不仅是研发层面,即使获批,提到商业化,行业也要立马回归理性:数字疗法目前面临着没有买家、支付途径不明等问题。
近年来,哪怕在多个数字疗法产品实现了商业化的美国,即使是头部公司PearTherapeutics,其商业化进展也难言理想:前述Pear公司年获批的reSET,和年获批的阿片类药物滥用产品reSET-O加在一起,获批至今,使用Pear公司的两款数字疗法产品在美国32个州的家诊所,总共仅开出过超过一万张相关处方。
现代医学的瓶颈
催生数字医疗热潮
那么,为什么这个初生的,“要什么没什么”的领域,能吸引跨国药械企业、互联网巨头和诸多投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