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医学概念
医学核心
医学条件
医学类别
医学创始
国内机构

杂谈循证医学之循证医学的证据

我们在香港警匪片里常常能听到这样一句经典台词: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将成为呈堂证供。这句话或许是很多小伙伴对于“证据”最初、最朴素的认识。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有图有真相”又成了广大网友对“证据”最直白的理解。

那么在循证医学里,证据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些可以称为靠谱的循证医学的证据呢?今天就让小诺来给大家聊一聊循证医学的证据。

01

什么是循证医学的证据

年,循证医学的奠基人DavidSackett等人将临床证据定义为“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各种临床研究(包括防治措施、诊断、病因、预后、经济学研究与评价等)所得到的结果和结论”,即证据是由研究得出的结论。

循证医学创始人GordonGuyatt等人将证据定义为“任何经验性的观察都可以构成潜在的证据,无论其是否被系统或不系统的收集”。

年,加拿大卫生服务研究基金资助的一项研究中认为:“证据是最接近事实本身的一种信息,其形式取决于具体情况,高质量、方法恰当的研究结果是最佳证据”。

02

证据的分级

第一阶段:RCT为最高质量证据

年,加拿大定期体检特别工作组(CanadianTaskForceonthePeriodicHealthExamination,CTFPHE)首次对研究证据进行系统分级并给出推荐意见。

这一阶段的循证医学以随机对照试验为最高质量证据,单纯考虑试验设计,其缺点在于分级过于简单,科学性不够。于是,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逐渐产生了更为科学的证据分级体系。

第二阶段:系统评价/Meta分析为最高级别的证据

年,美国卫生保健政策研究所(AgencyforHealthCarePolicyandResearch,AHCPR,现更名为AgencyforHealthcareResearchandQuality,AHRQ)制定的临床实践指南,将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作为最高级别的证据,并逐步推广。

年,英国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推出了关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分级标准,在证据分级的基础上引入了分类的概念,涉及治疗、预防、病因、预后等7个方面,更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曾经一度成为循证医学教学和实践中公认的经典标准,也是使用最广泛的标准之一。但由于其过于复杂和繁琐,初次接触循证医学的小伙伴们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和掌握。

与牛津大学的标准相比,同在年发表,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下州医学中心推出的“证据金字塔”,见下图,看起来是不是更加一目了然呢?

第三阶段:GRADE系统——证据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年,针对当时证据分级与推荐意见标准的不足,包括WHO在内的1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成立了GRADE工作组,由临床专家、循证医学专家、各权威标准的主要制定者及证据研究者通力协作,循证制定出国际统一的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强度标准,并于年正式推出GRADE系统。

该标准从使用者而非研究者角度制定标准,明确定义了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凝练出统一的证据分级标准,并开发了相应的分级软件。因其更加科学合理、过程透明、适用性强,目前已被包括WHO和Cochrane协作网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协会采纳,被誉为循证医学证据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以上就是对循证医学证据的一个简单介绍,看了上面的介绍,小伙伴们是否对循证医学的证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了呢?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试着自拟一个临床问题,然后找一找它的循证医学证据。

当然,如果你在找证据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或者在循证方面还有疑问或需求,也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shanl.com/yxhx/8182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