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医学概念
医学核心
医学条件
医学类别
医学创始
国内机构

思无界当下疫情与中医药产业的未来

思无界:当下疫情与中医药产业的未来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宣布,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肺炎有效。

据了解,清肺排毒汤中包含的四方皆出自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后人整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多年前的中医良方居然如此神奇,中医不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可以预见,中医对我国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将发挥更大作用,最终功不可没。

近年来,为破解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与难题,我们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支持和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为中医药发展“把脉”“开方”,为新时代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指明方向。加之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和蔓延,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医的威力与价值。这必将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对中药企业的加快发展和中药产品结构升级带来巨大推动作用。

一、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与问题

笔者考证过钟南山等医学权威对中医的认知,并与菏泽的一些业内人士进行过座谈交流,分析认为中医发展的瓶颈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中医最大问题是研究方法。钟南山院士赞同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医,而非经验医学。循证医学是遵循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它提倡将临床医师个人的临床实践和经验与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将最正确的诊断、最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最精确的预后估计服务于每位具体患者。

二是中医、中药被严重边缘化。据业内人士分析,中医药具体政策医院行使处方权者,大都以学习西医为主。西医药产业在生物医药产业中处于主流位置,西药更是发挥主导作用。目前,国内中医、中药的从业人员非常缺乏,知识水平也有待提高,医院和专业科室相对较少,专业从事中医的医师更少。

在治疗上,虽然理想的状态是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但现实并不理想。中医博大精深,学习中医很难短期入门,经验来自经年累月的积累,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老中医更受欢迎的道理;有些中药(比如板蓝根冲剂)的使用,缺乏数据支撑与临床实践的证明。

三是对中医的宣传和社会认识不够到位。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系统、一个“宇宙”,其优势在于整体观、辩证观,主张系统调理从根本上治愈疾病或做到提前预防。比如,中医对心脏出现的问题,主张通过对整体的调节来平衡。西医讲求“心脏有病医心脏”,这没有中医高明,但显得针对性强、见效貌似快些。尤其是在浮躁的当下,人们凡事追求立竿见影、“药到病除”,多数人于是青睐西医、选择西医和西药。

四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有些政策对中药企业冲击较大。年下半年,有的国内知名药企反映因受中药注射剂辅助用药限用等医药政策影响和国内中药负面舆论的影响,中药企业销售受到较大冲击,产品销售收入接连下滑,经济效益明显下降。特别是年6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通知》对“西医开具中成药处方”做出限制,由于该政策未完全考虑实际,造成医院,中成药主营业务呈现断崖式下降,有的下降高达30%以上,这对中医药产业的发展非常不利。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或许有助于改变这一不利局面,促进中医事业和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是中药新药审批困难、中药科技创新难有出口。这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中药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不断改良,是提升产品质量的关键,很多产品由于中药标准制定过程中企业缺位和历史原因等,出现的工艺和标准问题存在变更困难,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热情和产品上市进度。

二、关于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客观评价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中医药和西医西药是两个不同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应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阐明中医药的科学规律,而不能完全采用西医衡量标准。

二是从生产实际出发,加快建立中药审评技术体系。除制订符合中药特点的生产工艺变更技术要求,鼓励中药企业创新,加大政府扶持资金对中药新药研发的引导和鼓励中药上市后二次开发和再评价研究,加快中药产品实现市场化和社会化效益。

三是加大中医、中药的从业人员培养,增加中医专业科室和专业中医医师的设置。建议国家卫生健康部门把中医药培训内容前置纳入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内容,并与教育部对接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的课程设置要求。并将《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通知》中“西医不能处方中成药”的规定中,把中成药去除,并明确不分类别临床执业医师依法拥有处方中成药的权力。

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之下,生物医药产业无疑是最火爆的产业之一。有些生产性药企加班加点,有的生产线甚至24小时运转;大街小巷的终端药店异常红火,有的店内排起长队;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比较缺乏。

客观上讲,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给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中医和中药有望迎来发展的春天——从“叫好不讲座”到实现发展“加速度”。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疫情之下,我们坚信,一个属于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时代即将到来。中医药产业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定会蓬勃发展,并走向世界,中医也理应对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期待这一天早一刻到来。

话题延伸:

1.关于菏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年以来,菏泽市委、市政府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产业体系的首要核心产业来发展,从政策倾斜、资金投入、产业招商、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战略性布局、体系化扶持。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重大影响,这无疑有利于菏泽抓住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快“突破菏泽”战略的实施。

我们坚信,菏泽将持续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加强本地药企与发达地区知名药企的合作交流,实现共赢。同时,支持本地药企建立自己的研发团队,加大对中药产品的研发投入,争取研制一批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畅销产品。

2.应进一步发挥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作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是在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下成立起来的。

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毛主席在为会议的题词中说,要团结新老中西医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这次会议,一举结束了国民党对中医采取的“取消压制”的政策,彻底纠正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轻视、歧视、排斥中医的思想,使中医的发展迎来了明媚的阳光。

年6月,毛主席做出批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机构,派好的西医学习中医。

3.《屠呦呦:“中国神草”挽救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

发稿时间:-09-25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青年网

(提示:屠呦呦,汉族,中共党员,年12月生,浙江宁波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

  今天的《共和国不会忘记》系列报道,介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她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攻克了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难题,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让来自中药青蒿的青蒿素成为中国送给世界的一个礼物。

  今年8月,在北京大兴举行了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奠基仪式。在最终的设计方案中,研究中心白色的主楼像一棵生机勃勃的青蒿。这种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的植物,随着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向全世界转播,而成为名扬世界的“中国神草”。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穿着印有青蒿图案的套裙站上领奖台时,世界知道了这位中医药科研工作者以及中国为人类健康所作出的贡献。

  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年1月,39岁的屠呦呦接受了国家“”抗疟药物研究的艰巨任务,被任命为中医研究院中药抗疟科研组组长。

屠呦呦从文献研究入手,编撰了载有种药物的《疟疾单秘验方集》,并先后进行余次筛选实验,确定了以中药青蒿为主的研究方向。功夫不负有心人,项目组终于得到了对疟疾抑制率达到%的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这是青蒿素发现史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为了能尽快把乙醚中性提取物拿到当时国内的疟疾疫区试用,屠呦呦和研究组的成员甚至在北京充当了第一批志愿者“以身试药”。

  一心扑在“青蒿”研究上的屠呦呦,对于家庭却是充满了愧疚。大女儿4岁的时候就被送到托儿所全托,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则被直接送回了宁波老家。

  20年来,青蒿素——这个中国送给世界的礼物走向国际抗疟临床,并成为全球抗疟的一线药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年至年期间,全球疟疾发病率下降了37%;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下降了60%,全球共挽救了万人生命。年,屠呦呦因发现抗疟新疗法而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这位已经誉满全球的科学家,没有停下攀登的脚步。直到今天,年近九旬的屠呦呦还在抗疟领域攻坚克难,针对青蒿素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等地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她带领科研团队在“青蒿素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等层面不断产生新进展,提出新的治疗应对方案:一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由三天疗法增至五天或七天疗法;二是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以增强疗效。为了扩大青蒿素的适应症,在“青蒿素抗药性”研究获新进展的同时,她还带领团队发现,双氢青蒿素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效果独特。为中医药事业培养更多的后继人才,成为她90岁以后的新目标。(央视记者陈杰白央铮铮李斌郝明哲)

原标题:共和国不会忘记丨屠呦呦:“中国神草”挽救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

作者:吴业胜,文学、散打爱好者,坚持“日行一善”,积极投身“伟人及卓越人士研究”、家庭教育和青少年激励等。曾在《中国工商报》《大众日报》等媒体刊物发稿余篇,余万字。《关于毛泽东人格魅力的浅析》《赏析周恩来人格魅力》等被新华网、求是论坛和山东省直机关工委《机关党建》、菏泽市委党校《求实论丛》《菏泽社会科学》等刊发,入选“在共和国的旗帜下”大型网络征文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shanl.com/yxhx/818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